餐廚垃圾不同的處理方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分析
餐廚垃圾主要是指在食品加工、飲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一些食物殘余以及加工廢料,其成分主要包括米和面粉類食物殘余、蔬菜、動植物油、肉骨等,它們是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生活廢污,其特點是極易腐爛和變質,惡臭,容易傳播細菌和病毒。伴隨著餐飲行業的不斷發展,餐廚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已經占據很大一部分,2020年,我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量均為2.35×108 t,并且還在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長。其中,餐廚垃圾約占城市生活總垃圾的30%。餐廚垃圾因為含水率、含鹽率、含有機物質及含微量元素高等特點具有著雙重的影響,它們具有污染性和有害性,但同時也有著較高的利用價值。
目前,各地雖已建成一定規模的垃圾處理站,但處理的容量仍然無法滿足實際垃圾處理的需求,各地餐廚垃圾的消納能力仍然需要不斷提高。處理廚余垃圾的方式有很多種,如衛生填埋、焚燒以及堆肥技術。衛生填埋的方法主要是指將垃圾填入低洼處,通過鋪平壓實的方式對垃圾進行處理。相比其他兩種處理方式來說,這種處理方式技術是最簡單和成熟的,投資和運行的成本都比較低,適合所有餐廚垃圾的處理。焚燒是指對餐廚垃圾進行預處理后,進行爐熱處理,在此過程中,餐廚垃圾的病毒、病菌、寄生蟲卵等病原體得到徹底的消滅。通過焚燒處理以后,產生的熱量也可以轉化為熱能發電。第三種是堆肥技術,即利用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解作用,經過7天左右在密閉的發酵罐中連續的有氧發酵,將有機固體廢棄物經微生物發酵、除臭和腐熟后,加工成可用于農作物的生物有機肥。這種方法不但適于雞糞、牛糞、豬糞、羊糞等畜禽糞便,同時也適用于餐廚垃圾的廢污處理,投資較低,工藝簡單。
三種不同的處理方式相對來說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危害。衛生填埋首先會造成垃圾與土壤之間的防滲層并不能保證垃圾中有害物質與土壤的隔離,仍有可能會將有害物質滲入土壤和地下水進而造成污染。其次,這種填埋的方式會占用大量土地,不適宜長久采用。最后,填埋的垃圾可能會產出有害氣體,威脅環境以及人們的身體健康。焚燒方式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如硫化氫、二氧化硫、氯化二苯并二惡英、氯化二苯并呋喃等有毒氣體,危害生態環境以及人們的身體健康。第三種堆肥技術從目前來說是最完善的處理餐廚垃圾的方式,既不會產生有害氣體,也不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通過有機肥發酵罐的分解發酵會產生大量有機肥,適用于農田使用。但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餐廚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瓶等化學物質不能有效分解。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當尋求與社會環境以及經濟效益等更高效的處理方式,普通民眾、政府部門、企業都應該站在長遠的發展眼光去需求更適合的餐廚垃圾處理模式。從目前來說,高溫好氧發酵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